2019年注定會成為5G商用元年,它的破空而出不僅預示著交互技術的迭代,也由此推動了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機器人身上,有這樣一個小小的組件,看似不起眼,但是它所需要的材料和工藝卻成為制約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技術壁壘,它就是各類高精度減速機。
由于中國工業機器人開發起步較晚,因此國內科研院所和大型工礦企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長期以來為國外品牌所壟斷,同樣,因為機器人零部件產業的技術底子薄、材料工藝落后也造成了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尤其是機器人關節所需要的各類精密減速機基本為日資企業所壟斷,其中Nabtesco(納博特斯克)和Harmonic(哈默納科)分別在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市場一家獨大,導致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商的集成成本高、質量穩定性差,制約了機器人產業的有序發展。
隨著材料技術和加工工藝的升級,目前正在投入精密減速機上的國產企業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進入者因為技術積累不夠前期投入過大,在看不到效益產出時就選擇了業務轉向,因此能堅守初心、矢志破局者并不多,無錫恒翼通機械有限公司就是這少數之一。
作為無錫恒翼通掌舵人的董事長鄭志儀,心無旁騖鉆研減速機材料和加工工藝,從小型精密行星減速機的開發制造入手,通過十多年的經驗積累,如今在一體化中控旋轉平臺和精密諧波減速機領域實現了全面的技術突破,他率先喊出了誓與進口減速機死磕到底的口號,用國外產品60%的價格達到它90%以上的性能參數,為國內機器人產業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欲破局,就必先入局。
鄭志儀是典型的技術男,從小就喜歡搗鼓機械設備。因為父親從小帶著他搗鼓柴油機,加之對機械結構的悟性較高,因此很小年紀家里機電設備維修就都由他一人搞定。從部隊專業回來后,組織分配他去干銷售,但是鄭志儀認為他的性格并不適合干銷售,“我認為我應該鉆研機械技術?!痹卩嵵緝x的心里,只要是他認為能做到的事,他骨子里是有一股敢闖敢拼、不服輸的韌勁。
從一個人買設備埋頭鉆研機械產品,到之后義無反顧賣掉運營良好的加工廠,去臺資企業學習產品開發和企業管理,鄭志儀心中清楚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是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
九十年代中,鄭志儀先去了臺灣企業在玉祁鎮開的第一個合資工廠,叫“臺灣大工工具無錫有限公司”(現在叫晟峰工具(無錫)有限公司),在這個公司,鄭志儀從項目組一直干到風動工具研發部門總監,這段經歷對他后來開發一系列精密減速機打下了良好的材料工藝加工和企業管理基礎。
減速機,就相當于機器人的肘關節,在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成本占比最高,通常占到30%以上。一般情況下,一臺工業機器人需要的減速機個數為4-6個,按照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2020年市場需求將達到65萬臺,減速機配套量將超過292萬件。在2016年之前,由于生產技術、工藝的限制,國產減速機在性能、產能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并沒有被廣泛應用。要想實現國外品牌長期壟斷下的精密減速機市場破局,必須要先打開一個缺口,找到一個著力點,下狠藥先破之,然后再乘勢擴大,鞏固成果才能成功。
在RV和諧波兩大減速機領域,國內廠家目前還處于追趕者的位置,平心而論,國產RV減速機與日系產品的差距,比國產諧波更大,哈默納科的專利已到期,所以在諧波減速機上國內減速機企業獲得了一次很好的追趕機會。
幾經權衡,鄭志儀將突破口瞄準在更易實現超越的高精度諧波減速機上。
創業創新,責任在先,創業者要有理想主義精神,要有與這個社會和時代相匹配的理想與遠方。為了給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國產核心零部件總成,鄭志儀帶領他的團隊用了十年時間潛心鉆研日本減速機的材料和加工工藝,再用三年時間發力在諧波減速機的柔輪和波發生器上實現了技術和產能的突破,打造出了恒翼通KMI系列精密減速機。通過自身研發經驗的總結和迭代,不斷聚焦自身與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在困難中攻堅,終于讓無錫恒翼通能夠在外資長期壟斷的精密減速機市場中脫穎而出。如今,在某些指標參數領域已經拉平了和國外產品的差距,也得到了包含KUKA原中國區總裁孔兵在內的行業人士認可。
隨著國產減速機生產技術的不斷成熟,特別是2016年以來,隨著機器人需求的大幅拓展,處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國產機器人制造商逐步開始嘗試和接受國產減速機,紛紛與國產減速機廠商達成合作協議,計劃實行減速機的進口替代。從訂單數來看,2018年以來,減速機的國產化進程明顯加快,可以看到高精度減速機即將迎來進口替代的拐點。
鄭志儀敢跟國外品牌叫板,是因為恒翼通心無旁騖、堅守初心,帶出了一支能制造出質優價廉零部件的技術和管理團隊,也擁有了更多的國內供應商協作資源?,F在鄭志儀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拿出機電一體化解決方案,與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建立品牌聯盟,跟外資品牌死磕到底。
中國機器人產業希望的曙光已經點燃。正因為有無錫恒翼通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創新公司支持,中國的高端制造才會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中國制造也才有了邁向高端的源源不斷動力。他們跟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前進的動車組,一定會成長出一批國產“獨角獸”企業。
下一篇:深圳啟玄科技自動化CEO王文杰和芙拉瑞的營銷副總楊鎮伍考察無錫恒翼通